什么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所谓农业产业化,是通过土地流转、农户集中经营等方式扩大农产品供给规模,与农产品生产加工、农产品销售企业形成农业供给侧一条龙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经营模式。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有哪些?
1、农业合作社
农业合作社主要是由村集体或农户自行组织,农户自愿加入,集中进行农产品销售。在组织上,合作社组织农户以土地、农机、资金等入股,在市场监管部门(工商)注册成立,根据市场分析或者企业订单,协调农户按计划进行集约式的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并通过既定渠道对产品进行销售。
2、中介组织
这类方式主要是以市场上的供销社、各种技术协会、产业协会等各类中介组织为纽带,组织农业生产,使众多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经营者联合起来形成统一的较大规模的经营群体,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
3、龙头企业
要是指生产企业为降低购买原材料的交易成本,规避原料不足风险,采用直接与农民签订协议、订购农产品的方式。这种方式的本质是将农业生产变为企业产品生产链中的环节,将农民变为企业的“生产工人”。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注意事项
1、市场不对称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中农民都处于市场末端,面对市场狭小、参与度低、反应能力弱的问题。与合作社、中介组织和生产企业比较,农民掌握的市场资源、市场手段、适应市场的能力都十分有限。这就需要加强对农业生产正确引导和规范,在农业生产中引入市场理念和竞争意识。
2、信息不对称
农业生产领域和农产品销售市场的信息来源渠道和信息需求不同,导致二者信息不对称。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引导农民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提高对市场信息的重视程度,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渠道提高农民对农业信息、市场信息的拥有量和更新速度,扩大视野和信息来源渠道,善于发现、分析、研究、运用农业信息,利用有效市场信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3、风险不对称
农民个体、合作组织、中介组织和企业的整个农业生产销售的链条之间构成产销关系,连接这一关系的工具是产品订单和产销协议。在这种关系下,各方承担的风险是不对称的。一方面,各方承担毁约风险,农户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承担的风险更大,中介组织或企业不遵守约定,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更大;另一方面,各方承担市场风险,中介组织与企业由于与市场关系更加直接,所以承担市场波动风险相对更大,而这种市场风险也可能以毁约方式转移给农户。因此,需要各方在遵守约定的前提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是现在主要的经营模式,也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高效模式,在切实履行此模式下,还应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不断提升农业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