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伏和处暑
出伏是指三伏天结束了,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结束了,天气将会逐渐变得凉快了。而处暑是24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2个节气。处暑即为“出暑”,意思是说炎热天气即将要离开了,酷热的大暑天到此为止,因此两者并没有太大联系,出伏更不是处暑。有些年份是先处暑,然后才出伏的。有些年份是先出伏,然后才处暑的,而今年是属于后者。
二、先出伏再处暑天气还会热吗?
由上我们可以知道,今年是先出伏再处暑,但不管是先出伏再处暑,还是先迎来处暑节气然后才出伏,后面的天气依然还会热一段时间。总之就是不管是出伏、还是处暑后,天气并不会马上凉快下来,依然会热。但就总体来说,气温会有所降低,不会有之前那般炎热了,尤其是早晚的温差比较大了。
三、处暑为什么叫处暑?
在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处暑节气。处暑节气主要反映的是气温的一个变化,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将会气温逐渐下降。
四、处暑为什么是秋天的节气?
处暑即“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这个时期的气候特点是气温下降、秋高气爽,故属于秋天的节气。
处暑过后天气转凉。中午热,早晚凉,昼夜形成较大的温差。“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气候特征明显。昼热夜凉的气候,对人阳气的收敛形成了良好的条件。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早晚气温低、多风而且光照强烈就要适度的增加衣物做好保暖、防风、防晒,以避免受凉、受风和日光性皮炎的发生。
处暑节气的习俗主要有出游迎秋、放河灯、开渔节、泼水等习俗,当然各个地区有所差异。但是在处暑过后,昼夜温差加大,大家一定要注意及时添衣。